稿件仿写

这里有定制的各行业配音,专业配音老师定制属于您的最优配音。配音之旅,有知彼传媒陪伴...

促销广告仿写| 专题范文| 诗歌散文| 彩铃范文| 叫卖录音|
同学聚会感言
专题范文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故人相见,阔别50年,今日一聚,实属不易,我们带着多年的怀念与喜悦,重新汇聚到一起,我的内心特别激动。首先要特别感谢热心筹备这次聚会的各位同学,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是你们在百忙中,为了我们50年来从未忘记的同学情谊,再次使我们聚到了一起。今天看到你们,我像又回到了自己的以前,同学间的纯真友谊,无忧无虑的嘻戏搞笑,那时的我们多么活泼,多么年青春年青。光阴似箭,岁月显然把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沧桑,但是我们每位同学往日的风彩,依然显现在每个人身上,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活泼,但我们的心永远相连,我相信大家心里跟一样,都有一种感动,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友谊地久天长!

幼儿园开学啦
专题范文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程会艺术幼儿园开园招生啦!,招生年龄18个月至学前,我园是一所合隆镇首家透明模式的全日制幼儿园。只要家长不出国内,任何一个地区、省份、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观察到孩子在我园的一举一动及学习情况,我园以正确的办园思想,依法办园,按照核准的类型、层次、范围办学,以健康活泼、团结合作、习惯良好、探索善言,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教育目标,以蹲下来倾听,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为办园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程会艺术幼儿园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自信、快乐。健康的成长!我园每日三餐两果,凡本幼儿园的学生在程会艺术学校学习任何一项艺术均可享受75折优惠!新的希望,爱的阳光,程会艺术幼儿园欢迎您参观报名!

疫情开学防范
专题范文

家长朋友们,疫情即将过去,你家的神兽即将要开学了,请各位家长和同学做好开学前得准备,在此期间,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多加防范,打好疫情攻坚战最后阶段 ,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出门戴口罩,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口罩,二。勤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吸收,三,少出门,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得场所,四,重隔离,在没有防护措施时,不与感冒咳嗽患者接触。五,捂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如果没有准备纸巾或手帕,要把我们得口鼻包埋到我们得肘窝里。六,谨慎吃,生鲜食物煮着吃,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要捕食,贩卖,购买野味。

《大国崛起》历史文化
专题范文

《大国崛起》--帝国春秋(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
  本集片名:第六集 帝国春秋2005年10月3日,德国国庆日。柏林市没有举行大型的庆典,市民们自发地聚拢在勃兰登堡门前,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国家的生日。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
  守护着这扇国家命运之门的女神,德国人称她为和平女神。
  但是,两百年前,攻陷勃兰登堡门的征服者却从这里抢走了和平女神。
  1806年的10月27日,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勃兰登堡门的,是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国军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片位于欧洲中部的土地。
  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从勃兰登堡门上拆下,运回了法国。
  屈辱再一次降临,它唤醒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灵中的沉痛记忆。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环伺在周围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1648年,在进行了争夺霸权的“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一年,这片土地分裂为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虽然它们还共同拥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名称,但邦国各自为政,中央权力几乎不存在。
  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德意志的诗人们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的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德意志的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
  采访: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现代史 教授 奥古斯特·温克勒德国19世纪历史的主要题目就是统一和自由,那时,德国还不是像法国和英国那样统一的民族国家。19世纪德意志统一的运动始终在追求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和立宪国家。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击败,在英国和俄国主导下,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了,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因为,欧洲列强们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在欧洲的中部崛起。
  战败后的法国交还了和平女神,但是,回到了勃兰登堡门的和平女神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分裂的德意志。
  历史之所以耐人寻味,也许就在于它的复杂和微妙。征服者拿破仑虽然加重了这片土地的屈辱,但是拿破仑却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推动者。他用武力扫荡了这片土地上存在了几百年的封建秩序,并在所到之处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德意志人在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寻求建立一个统一与自由的国家。
  罗伊特林根是德国南部一座美丽安静的小城,两百多年来,小城一直享受着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带来的荣耀。在德国实现统一的过程中,李斯特被认为是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采访:德国罗伊特林根大学 教授 奥伊根·文德勒李斯特认为德国只有实现政治上的统一才能够与英国和法国相抗衡。这种统一不能靠革命来实现,而应该通过和平的方法来实现,而且李斯特非常清楚,这种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先实现德国经济上的联盟。
  在人们还习惯于用战争来解决国家问题的19世纪,李斯特的想法显然有些超前。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这既是一个经济学家的独到眼光,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提出这个设想的现实原因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受阻于分裂。
  在汉堡的关税博物馆中,陈列着当年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一些货币。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种类达到过6000种。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采访:德国罗伊特林根大学 教授 奥伊根·文德勒这些关税一方面严重的阻碍了内部贸易,另外一方面也阻碍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德国产品的竞争力。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李斯特认为如果当时落后的德国要发展,要达到当时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就必须消除这些内部关税,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可能。
  李斯特呼吁各邦国建立全德关税同盟,为此,他四处游说。但是很多小邦国都将他驱逐出境,德意志邦联的第二大邦国奥地利,称他为“最危险的煽动者”。因为,各个邦国都不想取消关税这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李斯特身体虚弱,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助手。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十多年的时间,李斯特几乎跑遍了所有邦国,最终,德意志邦联中最大的邦国普鲁士接受了李斯特的建议。
  经济融合仿佛坚冰下的细流,缓缓汇聚。破冰的一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1834年1月1日零点,在德意志18个邦国的边界上,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过,几百年来第一次,无须在边界停下来交纳过境税。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了。它的主导者是普鲁士。
  采访:原中国驻德国大使 梅兆荣建立关税同盟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它使商品、资本、劳动力得以自由流通,从而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建成。从长远来看,它也是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前提。普鲁士接受了李斯特的建议,成了建立关税同盟的主导者,实际上也就成了未来的德国统一的领导者,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关税同盟建立了,李斯特依然贫困。1846年,在儿子病故的打击下,贫病交加的李斯特选择用****的方式,离开了他寄托着无限憧憬的德意志。李斯特带着遗憾离开,历史却没有给德意志留下遗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呼之欲出。
  各个邦国已经陆续加入关税同盟,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逐渐成为连通这片土地的强劲有力的动脉。到19世纪中期,关税同盟地区工业总产量已是欧洲第三,仅次于英国和法国。德意志经济统一的目标已经实现,政治统一的道路上也曙光初现。
  1848年,在李斯特去世两年后,德意志的多个邦国爆发了推翻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革命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取得成功。从政治上解决德意志的统一,是这场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的首要任务。于是,各邦国派出代表,在法兰克福组成了全德意志议会,试图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一个像美利坚合众国一样统一而自由的联邦国家。
  但是,当议会还在无休止地辩论和争吵时,旧政权迅速集结反击,德意志各邦很快恢复了各自的君主****,全德意志议会的议员们纷纷被各邦国招回。
  采访:原中国驻德国大使 梅兆荣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第一个后果就是德国的统一没有能够实现;第二个后果,专制制度依然保留着,所以说,德国失去了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来实现德国统一的机会。
  通过议会民主实现和平统一的方式失败了,德意志统一的道路将如何继续?谁将承担起这个历史的重任?
  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坐落着奥托·冯·俾斯麦纪念馆。
  纪念馆内,一幅珍贵的油画已经悬挂了120多年,它记载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时刻,也记载了一个人的历史性时刻。
  采访:德国汉堡俾斯麦纪念馆 馆长 安德莉娅·霍普这幅画是德皇送给俾斯麦的生日礼物,这幅画所展现的场景,是1871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所举行的德国皇帝登基仪式。皇帝希望能够在这幅画中突出他的个人形象,所以画师就给俾斯麦画上了白色的制服。
  身着白色军服的俾斯麦不仅仅是油画中的第一主角,在德国统一的历史中,他的演出更是有声有色,以至于成为后发国家的首相们纷纷效仿的榜样。
  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大清帝国重臣李鸿章,曾经跋涉万里前来德国拜访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任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也曾自比为“东洋俾斯麦”。
  受到如此推崇的俾斯麦,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1862年9月30日,刚刚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走进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讲演,他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从此俾斯麦被世人称为“铁血宰相”。
  采访:德国俾斯麦基金会 主席 米夏埃尔·埃肯汉斯当时,俾斯麦在他的讲话里强调: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实现统一,就是通过增强军队的力量这一政策,利用军队的帮助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议会当中的多数表决。
  利用军队的帮助,是普鲁士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历史上,普鲁士就曾因军队数量众多而被称为“和平时期的兵营”。俾斯麦认为,像1848年那样的议会民主方式无法实现国家统一。在他的主导下,普鲁士采取了近乎独裁的统治方式。议会多次被解散,国王成为普鲁士军队的最高统帅。但是,铁血宰相俾斯麦并不鲁莽,他清醒地知道,一个新生的德国必将对原有的大国形成冲击。欧洲政治地图正如一个棋局,俾斯麦要将列强当成一个个棋子,小心翼翼地反复掂量,在夹缝中寻找机会。
  采访:国际历史学会 会长 于尔根·科卡俾斯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具有眼光,他不是游戏者,不是赌徒,而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有历史感的人。
  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欧洲各国中,俾斯麦进行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外交表演。他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英国的袖手旁观;他支持俄国****波兰起义,以换取俄国的沉默;他口头同意把卢森堡、比利时等土地并入法国,以换取法国的中立。
  在俾斯麦看来,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
  采访:德国俾斯麦基金会 主席 米夏埃尔·埃肯汉斯俾斯麦始终把普鲁士视作一个强大的国家,另外,他也一直在努力试探,这点非常重要,把政治理解为“可操作的艺术”。在此基础之上去获知欧洲其他大国会如何看待德国的统一。
  在外交上用足了政治智慧之后,俾斯麦终于可以实践他的铁血誓言了。
  1866年,普鲁士的**口对准了奥地利,仅仅两年前他们还共同打败了北方强敌丹麦。对于这场战争,俾斯麦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带着毒药走向战场。最终,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奥地利从此脱离德意志邦联。俾斯麦拍着桌子大叫,我把他们全都打败了,全部!
  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德军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法国皇帝兵败被俘。德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
  1871年1月18日,法国巴黎炮声隆隆,20公里外的凡尔赛宫镜厅却一片庄严肃穆。在这些为炫耀法国君主的风采而设置的镜子里,出现了众多普鲁士人的身影。
  这一天,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王宫里宣告了自己的诞生。这一年,距离拿破仑进入勃兰登堡门整整65年。
  一个崭新的、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出现了。经过近七十年的艰苦追求,德意志人建立起来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个欧洲列强始终不愿意看到的国家将会给欧洲带来什么?
  采访: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李工真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因为它在人口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以及铁路线里程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称霸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才特尔镇位于德国最北部,临近丹麦。180年前,这里是普鲁士王国最偏远最落后的乡村。
  今天的才特尔小学依然是小镇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同时,它也是全德国最完整地保留了普鲁士时期原貌的小学博物馆。
  这是一张1820年讲授自然课时所使用的挂图,当时的孩子们已经了解到,距离他们上万公里之遥的中国长城是什么样子。
  孩子们也可以了解到在五大洲居住的不同人种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小学实验室里,他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张课程表记录了当时给小学生们开设的课程:世界地理、自然、算术以及德语、书法、宗教和体操。
  学生们上学几乎是免费的,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来支付,不上学却要受到处罚,学校里还保存着当年的罚款登记簿。
  采访:德国才特尔小学博物馆 原馆长 安特·桑德尔我们这里看到的是1845年6月份登记的才特尔镇学校,学生上个月缺课登记情况,比如第16号学生,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旺肯,这个学生在5月份里面缺了13天的课,为此他父亲要付39个银币的罚款。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
  采访: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 副教授 艾里希·福克斯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
  早在拿破仑的军队入侵的时候,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
  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大学提出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
  同时拥有国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学家。在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长廊里,挂着许多黑白照片,他们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位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
  采访: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教授 吕德格·冯·布鲁赫这些德国大学的科学家,都把自己视作“德意志科学家”。这一概念的意义,正如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所说:科学家出于自我意志,献身于科学研究工作,参与这一工作,把自己所有的个人利益都置之度外。这一献身精神是德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
  采访:国际历史学会 会长 于尔根·科卡在德国,教育、哲学和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欧洲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出现在德国,成为许多其他欧洲国家的榜样,例如由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德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教育、科学、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
  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之上,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由此给一些后发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当世人以惊羡的眼光审视急速崛起的德意志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支撑起所有这一切的,是德国统一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创造这一和平环境的,正是帝国的领航员俾斯麦。他为这个曾经被欧洲列强不断遏制的国家,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采访:德国俾斯麦基金会 主席 米夏埃尔·埃肯汉斯俾斯麦不同于其他同时代的政治家。虽然他当时同意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却不同意把军队用来扩张国家的领土。也就是说,虽然俾斯麦希望德国成为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强国,但是它应该负责保证整个欧洲的和平,避免出现拿破仑时代的动荡,结果只是毁灭了各个国家,毒化了各国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位力主保持欧洲各国平衡的领航员渐渐老了。
  作于1890年的这幅漫画,表现的是俾斯麦被迫辞职,威廉二世皇帝全面执掌德意志帝国的一幕。漫画记录的正是德国国家战略的转折点。
  此刻,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一个始终令欧洲大国担心的德意志,已经开始散发出令人不安的气息,担心正在成为现实。
  采访:中国德国研究会 会长 顾俊礼威廉二世上台执政之后,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俾斯麦的对内、对外政策。因为,德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德国的容克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当时的德国不可能,或者说,不存在走向民主、议会道路的可能。还有一个局面呢,就是当时德国的工业发展、经济发展很快,它先进的工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非常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这两个东西的紧密结合,就使得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十分具有侵略性的帝国。所以,德皇威廉二世当时非常嚣张地叫嚷,所谓上帝就是安排我们来支配和统治所有的民族的。
  年轻的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后所发的第一个圣谕就是《致我的军队》,他宣称:“我和军队是一体,我们天生互相帮助,不管上帝的意志是要给我们和平还是风暴,我们都将站在一起”, 普鲁士传统中固有的、在德国统一过程中被强化的军国主义,被威廉二世再次召了回来。德国开始了争霸世界的征程。
  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在今天柏林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保留着一座被战火轰炸得遍体鳞伤的老教堂。
  教堂前方矗立着一座钢铁雕塑,雕塑名为柏林。分裂与统一,德国历史中一再上演的剧情,无声地凝固在这座静默的雕塑中。
  二战之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历史仿佛回到了起点,那个沉重的命题再次摆在德国人面前:德意志,它在哪里?德国人必须再次做出回答。
  由德国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无数生命和家园在战火的劫难中消亡,这是全世界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而如何对待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一次考验。二战中被杀害的600万犹太民族的冤魂在等待,受到伤害的欧洲和世界在等待。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二战中,波兰有250万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饱经痛苦、绝望的折磨,最终无助地死去。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
  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采访:国际历史学会 会长 于尔根·科卡德国人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经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要“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著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在这一漫长的寻找中,所经历的大悲大喜,不仅已成为德意志民族的集体记忆,而且也为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书写了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





电视剧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大国崛起》--寻道图强(俄国)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窘璐车木魍?**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本集片名:第八集 寻道图强从每年的10月起,俄罗斯开始进入了长达六个月的漫长冬季。1698年10月,莫斯科弥漫着比严寒更加肃杀的恐怖气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000多名谋反的射击军官兵,被车裂、枭首和绞刑处死。受刑的人们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面对最残酷的惩罚,他们手中举着蜡烛,大声地唱着赞美诗,在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愤怒,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
  监刑的是沙皇彼得一世,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
  射击军为什么要反叛自己的君主呢?这与彼得一世做的一件看上去离经叛道的事情有关。
  一年前,沙皇曾匿名前往西欧留学。
  荷兰赞丹,今天这里是一处普通的欧洲小镇。三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欧洲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这里建造的船只航行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1697年8月,赞丹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由于手艺出色,他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除了荷兰,彼得一世还到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萨哈洛夫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他还获得了相应的****。他和牛顿有过交往,与他讨论了科学方面的问题。他参观博物馆、音乐厅、各种文化艺术场所。
  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像彼得一世这样,远涉重洋去国外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他的这一行动在俄罗斯激起了轩然大波。
  采访:中国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 教授 张百春俄罗斯民族就认为,自己的民族很独特、很伟大,自己的民族信仰东正教,也是非常独特的,所以他们就认为自己有非常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很显然他不是拯救自己,也不是拯救周围的国家和民族,而是拯救整个世界。
  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与历史上一次特殊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1472年,当时的莫斯科大公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此后俄国的统治者们开始以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他们继承了罗马皇帝“双头鹰”的徽章。今天这个徽章被确定为俄罗斯的国徽。
  采访: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 院长 谢·叶辛这是我们从拜占庭最后一个皇帝的侄女那里继承来的,可能它象征着要注视整个世界。
  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在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
  16世纪初,一位俄国东正教的长老上书沙皇称:人类的历史就是三个罗马的历史,前两个罗马已经灭亡了,最终一切信奉基督教的王国将合并到沙皇的统治之下,莫斯科作为第三个罗马将永世长存。
  采访: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 所长 阿·奥·丘巴利扬就是说俄罗斯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俄罗斯也可以称为连接欧亚两大文明的桥梁,这也反映在俄罗斯的民族意识形态和它的独特作用上,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在这种唯我独尊的信念支配下,俄国的沙皇们迅速地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向东,沙皇俄国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在南方,俄罗斯的军队与波兰和奥斯曼土耳其开战。到彼得一世登基的时候,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
  但是,除了广袤的国土,俄国在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罗斯和西欧的差距,激发了彼得一世留学的愿望。
  采访: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刘祖熙作为一个君主,是第一次,俄国君主第一次访问欧洲,过去(俄罗斯)都是比较封闭的,他(彼得一世)是感觉到这个国家落后,要使俄罗斯上升到一个强国的地位,不光是要扩大领土,而且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他埋名隐姓,组织一个大的使团去访问。
  但是,当彼得一世真正迈出国门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臣民在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他的举动。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将俄罗斯人在几个世纪中养成的民族优越感打得粉碎。承认自己落后于他人,对任何民族来说可能都是极为痛苦的。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彼沃沃洛夫因此就出现了这种说法,那个人不是彼得大帝,他被人替换了。他不是真正的沙皇,真正的沙皇已经被杀了。
  1698年7月,正在威尼斯参观兵工厂的彼得一世接到国内密报,四个射击军军团造反了。造反的目的是迎立一位真正的沙皇,杀掉一切不中用的领主和外国人。彼得一世日夜兼程赶回莫斯科。他以最残酷的方式****了叛乱,亲手用马刀砍掉了一个士兵的脑袋。
  ****平定之后,彼得一世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他废除了俄罗斯的传统历法,以欧洲通用的公元纪年取而代之;他按照西欧的语言习惯改革了俄罗斯文字;他命令所有的俄罗斯人剪掉长长的胡子,要想保留胡子就得交重税;他强制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要求每一个体面人必须做一套“西装”。
  为了“打开一扇通往欧洲的窗户”,1700年9月,彼得一世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目的是从瑞典人手中夺取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便取得和欧洲的直接联系。
  俄国动员了十倍于对手的兵力。但是,十万俄军却被八千瑞典士兵轻而易举地击溃了。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俄罗斯军队失去了所有的炮兵,军队也失去了指挥官,因为大部分的以雇佣兵为主体的俄罗斯军官都被俘了。俄罗斯军队当时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失去了整个的指挥官阶层。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
  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
  1709年,在被瑞典军队打败了九年之后,俄罗斯军队再次与瑞典军队交锋。这一次他们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了指挥作战的所有瑞典将军。瑞典国王侥幸逃脱之后,带着不到100人流亡土耳其。
  战争的结果急剧地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法国的一位公爵写道:经常使欧洲北部国家感到害怕的瑞典,即使不说它已经被消灭了,它也是垮掉了,而另外一个迄今默默无闻,除了自己的近邻,从未影响过别国的国家非同小可地崛起了。
  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彼沃沃洛夫这是一个穿着欧式服装,讲着欧洲语言的城市,同时还生活着很多外国人,彼得大帝希望看到这样的情景,希望看到这样的俄罗斯。好像在他开始书写俄罗斯历史前,俄罗斯历史就不存在。好像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张白纸,他重新书写了历史,他重新绘制了在他之前的俄罗斯千年历史。我认为这是一场悲剧。
  彼得一世不顾一切地推行着他的改革。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未来。彼得一世也认为自己的严酷无情正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且他觉得自己有理由对俄罗斯人形成精神感召。
  从19岁开始,彼得一世以下士的身份在军中服役,靠着战功,而不是沙皇的身份获得了海军中将的军衔,在有生之年,他的个人用度从来没有超出一个海军中将的薪俸。他甚至到一个钢铁厂像普通工人那样劳动一天,用挣来的8块钱买了一双新鞋子。
  在一次接见海外归来的留学生时,彼得伸出右手说:“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茧,这些都是为了给你们示范”。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萨哈洛夫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切,他希望所有的人也能像他那样,但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人来讲是不能承受的,对他的支持者来讲也是不能够承受的,彼得最后是孤独的,人们不能承受彼得残暴、野蛮的要求。
  用野蛮方式推动俄国文明进程的彼得一世没有意识到,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彼得一世几乎强迫所有的臣民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俄罗斯已经没有了自由人,不仅农奴,连贵族也必须从19岁开始一直到死都为政府服役。
  他强加给俄国人的压力,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无法承受。1716年11月,太子阿列克谢叛逃了。彼得一世借助武力强迫太子回国之后,亲自参与了对太子的刑讯,当时在场的一位大臣做了这样的记录:“沙皇严厉地斥责了太子的罪恶阴谋。这时太子以一种完全出人意料的坚决口吻承认,他想煽起全俄起义的烽火,……他宣称他是古风旧习以及俄罗斯信仰的维护者,而且以此赢得了人民对他的同情和爱戴。”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彼得的儿子死因不明。有些人说他没有经受住拷打,所以死掉了,也有流传说他被窒息而死。不管怎样,彼得参与了拷打以及致他死亡的整个过程。
  在太子死去的第二天,一位欧洲外交官惊奇地发现,彼得一世照常出席了一系列国务活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这一年,由他亲自创建的国家科学院正式成立。彼得一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割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
  也许,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后发国家都会面临的棘手的历史课题。毕竟,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能割断历史,也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文化归属。
  彼得大帝死后,俄国在37年间换了6位沙皇。这些沙皇中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和能力肩负起彼得一世开创的事业。帝国的首都重新迁回了莫斯科,彼得一世签署的法令大多数被废除了。俄国回到了彼得一世改革前的状态。
  1762年,一位33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几乎是在一登基,这位年青的女性就宣称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继承者,俄国将重新回到彼得一世开创的道路上。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采访: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左凤荣我觉得这个首先跟叶卡捷琳娜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系,因为她是个德国人,她的家庭教师是个法国人,是一个接受西方当时启蒙思想教育的一个人物,所以应该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小,她就受过这样的影响,所以她从心里头还是认为西方的东西应该是比俄国先进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15岁时远嫁俄国,当她在宫廷舞会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时,就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她在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写道,“我心中预感到我们之间不会有任何幸福可言,只有政治雄心激励着我。我内心中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力量,使我一刻也不怀疑我将自然而然地变成俄国女皇。”
  作为一个外国人,叶卡捷琳娜如何赢得俄罗斯民心呢?
  她首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叶卡捷琳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依了东正教。为了学好俄语,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当睡意袭来时,她干脆光着脚站在冰凉的地板上。终于有一天,她晕倒在房间里,御医诊断为严重的肺炎。
  叶卡捷琳娜的作为,让俄罗斯人深受感动,当她拖着病体,在皈依仪式上用略带日尔曼口音的俄语背诵了长达50页的祈祷文时,曾经一度反对她的大主教也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
  采访: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教授 张建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彼得三世,他从小就在德意志长大,他甚至不会说俄语,处处蔑视俄罗斯人,蔑视俄国,而恰恰跟他相比呢,一个真正的日耳曼人,也就是叶卡捷琳娜,恰恰到了俄国之后,非常虔诚地皈依了东正教,认真地学习俄语,而且在俄国人面前,是一幅母仪天下的形象,因此说,她很快地就得到了俄国老百姓的承认。
  这位来自德意志的女皇,融入到了俄罗斯的传统之中。她将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的时候,启蒙运动正在风行欧洲大陆。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倡导的民主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到许多欧洲人的思想中。女皇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态看待这些启蒙思想家。她给伏尔泰的信中说:“从17岁起,我能自由地支配我的时间以来,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
  采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 秘书长 刘文飞她是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然后我们也知道,就是俄国的文学,尤其是俄国的女性文学,实际上就是从叶卡捷琳娜开始的,我们如果要是写一部俄国女性文学史的话,那第一位女作家很可能就是叶卡捷琳娜本人,因为她自己出钱办了几个讽刺文学的杂志。所以这个人在文化方面对俄罗斯肯定是有贡献的,一般的人也认为,她是非常开明的一个君主。
  为了筹措教育经费,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皇室基金,这笔沙皇的个人经费大约占当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
  斯莫尔尼宫现在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十月革命时这里曾经作为革命的指挥中心,它最初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办的斯莫尔尼学院的校舍。斯莫尔尼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看来,要使一个国家的公民变得理想而完善,就要依靠每一个人的第一个老师——母亲。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1775年,在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圣谕,双头鹰】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的第五个年头,她开始推行自己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这部长达600页的《指导书》中,通篇浮现着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她宣称:“我需要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奴役。”也许是时代的变化,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采用和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来推进改革。
  1767年7月30日,来自全俄罗斯的564名立法委员会代表在克里姆林宫集会,新《法典》的起草工作由此开始。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委员会召开了200多次会议,但是新《法典》仍然没有制定出来。
  因为俄罗斯的统治者并不愿意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以法律地位。在当时,农奴是可以像物品一样被买卖的。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要么卖单个的人,要么把一个家庭都卖掉,孩子被从父母的手里抢走,总之就像买卖牲口一样。比如说打牌输了,要么就是为了还债,或者就把农民当作行贿品,送给他人。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的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又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由于人口的大量逃亡,莫斯科在历史上曾两度变为空城。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标榜自由和****、一心要改革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又一个路口上再次遭遇到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确切地说,是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她能不能往前走一步,废除掉农奴制呢?
  采访: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闻一要废除它,不可能。如果要在当时废除它,必定要危及沙皇的统治,危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的统治基础。
  1768年12月,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况下,立法委员会宣布无限期休会。叶卡捷琳娜二世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失败了。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靠君主本人来推动的改革不可能用来推翻自己。所以,当叶卡捷琳娜二世听到法国革命的消息后,她公开指责启蒙思想是“法兰西的瘟疫”。
  为了建立帝国,女皇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农奴。和彼得大帝时代不同的是,女皇给了贵族们更多的自由,因为女皇需要他们的支持。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萨哈洛夫贵族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自由。叶卡捷琳娜给了他们这些自由,这是俄罗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而这些在彼得时代,是完全被禁止和****的。
  这位以彼得大帝继承者自居的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采用对内****、对外扩张的方式,追求俄罗斯的强大。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34年时间里,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兰,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彼沃沃洛夫她有一个大臣,一个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叶卡特琳娜死后说过,我不知道这之后的欧洲将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在叶卡特琳娜做女皇,而我作宰相时,我可以说没有俄罗斯的同意,欧洲的大炮不能发射任何一发炮弹。
  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席卷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军队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遭遇败绩,俄国为整个欧洲挽回了败势。181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孙子、被祖母寄予厚望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然而,由于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依靠武力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
  采访: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刘祖熙这两种制度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农奴制度,尽管当时的俄国士兵非常勇敢地作战,但是,武器各方面,技术没法和船坚炮利的英法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采访: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教授 张建华这是一场海战,英国法国使用的是铁甲舰,大口径的作战的炮,那么俄国呢,相当一部分使用的还是木帆船。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步**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他们的强大火力给一名28岁的俄国炮兵连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描述道:“……从四面八方传来子弹的呼啸声,炮弹就在不远的地方爆炸,震撼得我们全都感到恐惧。”
  这位连长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作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0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农奴制的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接下来,俄罗斯强国的道路该如何继续?
  从战场返回后的第二年,托尔斯泰就急不可耐地前往欧洲,他希望在那里找到俄罗斯未来的出路。当时的整个欧洲似乎都在进行一场追赶英国的赛跑,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几乎成为富国强兵的唯一秘诀。
  但是,托尔斯泰此行看到的不仅是欧洲强国的发达,还有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当时的欧洲各国正在接连爆发工人起义。托尔斯泰失望地发现: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消除社会的贫富差异,没有改变人压迫人的现实,没有给人带来更多的自由。
  和托尔斯泰同样困惑的,还有许多一直在探讨国家发展道路的知识分子,无论是贵族出身还是平民出身,面对在强国之路上几度起伏的俄国,他们开始了新的思考和选择。
  采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 秘书长 刘文飞因为我们知道。在俄国文化史中间,或是在俄国思想史中间,实际上是一直有两大相互对立的倾向。我们把它叫做西方派,另一派叫做斯拉夫派。所谓的西方派,就认为呢,西欧的文明,就应该是俄罗斯文明的样板,西欧的一切都是好的,西欧的教育、西欧的社会、西欧的民主,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就是走西欧人的路,这就是他们的,西方派的答案。另外一派叫斯拉夫派,这一派就认为,彼得改革之前的所谓的俄国的东西都是很好的,非常宁静,很和谐的村社制度,然而彼得的改革,使俄罗斯出现了一个整个民族的分裂,所以彼得实际上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历史罪人。
  正是在争论的过程中,俄国涌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普列汉诺夫、托尔斯泰等一大批思想和文化巨匠。他们的思考,开始跳出简单的传统和现代之争。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俄罗斯民族摆脱了学生的地位,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来观察和思索外部的世界,并且可以毫不羞涩地用自己的语言向整个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
  19世纪后期的俄罗斯先进分子中,有的主张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有的要完全按欧洲的模式改造俄国;有的提出刺杀沙皇并付诸了实践;有的则走向农村,去平分土地。别林斯基则表示:“社会主义对于我变成了新的理想”。
  在各种思想选择和实践运动中,俄国走进了20世纪。1905年,当俄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终于迫使沙皇成立了国家杜马,同时还任命总理大臣来主持改革。
  托尔斯泰并没有在这种变化中看到希望。他给总理大臣写信说,只有“率先站在欧洲各民族的前列,促进人民消灭由来已久的、各民族共同的私有制的不公平现象”,才能让俄国尽快地发展起来。
  采访: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吴泽霖他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就是应该走一个共同的,富裕的道路,农民村社的道路。大家没有私人财产,大家一块儿来走那种,互相一块儿协作,一块儿生活,这么一条道路。
  但是,托尔斯泰向往的公平与和谐没有到来。仅仅两年之后,沙皇就解散了国家杜马。一切改革无从谈起,沙皇政府在社会的持续动荡中延续着它最后的时光。在过去近两个世纪中曾经将国家带向强盛、但却始终无法触及君主****制度本身的沙皇改革走到了尽头,俄罗斯的发展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
  1910年10月29日,一生在为俄国寻找出路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
  在一个乡村火车站中,他病倒了。八天后,82岁的托尔斯泰带着对俄罗斯未来的深深忧虑去世了。
  托尔斯泰和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令人痛苦的历史和现实,使得他们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未来。对于俄罗斯人来说,生活就像一条追寻理想的朝圣之路,他们肩负着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
  也许,正是这一切,使俄罗斯民族的命运具有了一种悲壮的色彩;也恰恰因为这一切,使俄罗斯民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之一。
  和托尔斯泰同时代的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托尔斯泰去世四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陷入战争泥潭,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大国崛起》历史文化
专题范文

《大国崛起》--(法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三百多年前,它凭借路易十四的强大王权,称霸一时;两百多年前,它依靠拿破仑的军功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
  这里曾经孕育出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
  三百年来,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幻,总是能够听到它在大国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法兰西这个弥漫着****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本集片名:第五集 ****岁月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790年,这里收藏着法国自7世纪以来的珍贵文物和档案资料。这是一本200多年前的记事簿,它的主人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的日记写得非常简洁,除了在出门打猎的日子里,记下猎物的数量之外,其他的时候,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1789年7月14日,手持****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雨般的进程。法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攻占巴士底狱之后仅仅20天,国民议会就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这意味着120多年前由国王路易十四建立起来的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
  法国为什么会爆发一场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路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
  1661年,就在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临朝亲政,后人在这两位东西方的君王身上发现了诸多相似:同样是幼年称帝、雄才大略,同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把自己的国家带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是人们遐想三百多年前法国盛世的最佳标本。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正是当年路易十四表演绝对王权的硕大舞台。
  年轻的路易十四亲政后,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他一个人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六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大臣们每周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但做决定的人永远只有一个——就?**踝约骸?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当路易十四说“朕即国家”时,他实际上是在说三件事。首先他代表国家,然后他统治国家,最后他是国家精神具体化的表现。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的政体,更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一场战争。
  然而,这位让法国第一次称霸欧洲的君主去世仅仅74年后,大革命就推翻了曾经给国家带来巨大荣耀的绝对君主制。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亲政的54年间,打了31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火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于是,作为国家财政来源的税收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等级,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
  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国家抵制不合法理的行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绝对权力的整个系统。君主专制已经像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一个人表面上看死于感冒,实际上他早已有病,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一得感冒就死了。法国当时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矛盾所困扰。
  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此时,东方的大清帝国正在安享乾隆年间的盛世,但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王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祖留给他的难题要远远超过荣耀。
  据说,路易十六温和内向、处事犹豫,最大的爱好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能打开困住国家前进的枷锁。
  在他登基14年后的一场天灾中,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连续性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整个18世纪中面包价格最贵的一年。市民们几乎要花掉全部收入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农民们却在承担比往年更重的赋税。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他们必须向封建领主付地租,或者向有土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纳租,有些资产阶级也拥有土地,因为在农村当时还存在一千多年的封建税**,另外一种皇家税,包括人头税,还有一种非常不得人心的盐税。
  两百多年前的漫画,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的景象:沉重的赋税全都压在第三等级身上。
  与此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国民议会,提出**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国民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黎。
  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革命以汪洋恣肆之态快速蔓延,民众不仅推翻了国王,而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一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度的诞生****”。
  法国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这里收藏着法国最珍贵的文物,下面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一件----《****和公民权宣言》,它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的唯一原因。”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采访:法兰西学院 院士 让·皮埃尔·安格雷米法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这三大思想在全世界发挥影响的。人权在法兰西民族的全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载入了联合国的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权都必须得到维护。
  从君主专**到张扬人权这样大跨度的革命是怎样产生的呢?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又是从何而来?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的地方——法兰西。
  巴黎,一个聚焦全球目光的舞台。这个属于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之都,就诞生在掌握了绝对王权的路易十四手中。而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支持和赞助,给这个城市注入了灵魂。
  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学院。他本人从七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波罗,由此还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
  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和贵族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社会在欧洲占优势,法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政体和文化艺术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两者之间是比较协调的。
  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的沙龙文化之风日渐兴盛。贵妇人家中宽敞、雅致的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刺激着他们的灵感和****。
  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
  采访:法国巴黎1787咖啡馆 老板 基尔这些咖啡馆是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活动场所。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大家都希望改变那个旧世界。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一颗充满****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 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如果说伏尔泰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则描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人民大众有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卢梭实际上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那么,这个在启蒙思想指引下产生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怎样才能变成现实?大革命后的法国,将走上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六身首异处。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渐渐地失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一些偶然的事件,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导致了极端化,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这是始料不及的。
  断头台酒吧,保存着巴黎唯一一座当年政府军队使用过的断头台,它曾经****如麻。当铡刀落下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恐怖。
  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
  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将往何处去?谁能够领导法兰西走出困境,恢复光荣?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法国成年男子中,有357万人投了赞成票,反对的只有2569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法国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仑政府,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后来拿破仑又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望,法国人民之所以在初期支持拿破仑,是希望法国实现和平繁荣、并且征服欧洲。
  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动荡之后,人们开始强烈地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当他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
  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亲自参加了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
  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
  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不同的是,在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在37岁生日的那天,他亲自为凯旋门奠下第一块基石。沉浸在胜利中的拿破仑不会料到:他本人并没有机会从凯旋门下凯旋。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后来的一位法国政要从拿破仑身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
  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政变的见证。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1789年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
  动荡之中,大革命的思想原则始终未能真正巩固确立。法兰西将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历史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在双方的相互妥协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了。此时的法国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1870年到1913年这四十多年时间,法国的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应该说,这个时候它是在发展的,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同别的大国比起来,它的发展滞后,比较缓慢。再举同时期发展的就是德国和美国发展的例子,在同时期,德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而美国,增长了8.1倍。
  八十多年的动荡,使法国在与欧美大国的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正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了它的发展。
  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耀。
  法国是否还能再次回到世界大国的舞台上?它将依靠什么力量实现国家的复兴?
  法国巴黎圣母院主教 :那些为了解放牺牲在战场上的人,和那些鼓动者,以及那些指挥者,包括戴高乐将军,和他的一些部下,一些拥护他的人,我们一直为他们祈祷。
  每一年的8月28日,在巴黎圣母院都要举行集会,纪念巴黎从纳粹统治下获得解放。
  在法兰西面临亡国之际,历史选择了孤身一人在伦敦组织抵抗运动的戴高乐。戴高乐将他的抵抗运动命名为“自由法国”,他说:“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
  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采访: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戴高乐几乎是单独一人成功地赢得了法国的合法地位。他和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参加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使法国参加了柏林停战的签订,使法国恢复了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决心恢复法兰西应有的光荣。他说:“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但是,历史已经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征服都不可能使法国获得长久稳定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说,进步是维护国家独立的唯一条件,一个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戴高乐这个信念,就是要把法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国,要发展经济,使法国在世界上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强调独立,所以,这样一个思想对他后来发展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发展经济,搞他的工业体系,有他自己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例如说,航空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他的核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机械制造,他也有独立的体系,所以,他整个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戴高乐上台之后把当时的政局稳下来了。正好是遇到欧洲30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个时候,法国的经济都是百分之五、六甚至到七的,这么个速度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要求独立的思想,谋求大国地位的思想就越来越明显。
  除了经济实力,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戴高乐带领战后法国,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采访: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我想戴高乐将军对于各种政治体制是尊重的。……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向世界发出了不可忽视的声音。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戴高乐实现了他心目中的伟大和光荣。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法国,开始接近大革命提出的理想。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它逐渐找到了一条通过践行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成就大国地位的发展道路。
  先贤祠,被称为法兰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从大革命爆发两年后的1791年起,这里成为了供奉法国伟人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先后安葬在先贤祠的72人中,有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其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是否能安葬于先贤祠,必须经过国民议会讨论,并由总统最终签署命令。
  2002年,对于大仲马是否应该被安葬在先贤祠一事,法国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位通俗作家,而先贤祠中供奉的都是代表法兰西精神的伟人。希拉克总统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最后,国民议会讨论通过,大仲马成为第72位安葬于先贤祠的人。
  法国总统 雅克·希拉克:他们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并为它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捍卫了共和国,他们是文化的火枪手。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的尊崇早已浸润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电视剧宣传片解说词之一:《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荷兰)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它的名字叫作荷兰。
  在八百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
  本集片名:第二集 小国大业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采访:荷兰北方航海博物馆 馆长 维歇尔·克尔克迈尔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采访: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采访:荷兰国务委员 约里斯·福尔胡弗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这些并不醒目的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的。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力去进行****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但是,荷兰商人很快发现,在这项利润丰厚的贸易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当时,英格兰的面积比荷兰大三倍,人口是荷兰的五倍。作为大西洋中的岛国,它比荷兰有着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一次,荷兰人将依靠什么样的手段,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的方法来打败对手一样,荷兰人打败英格兰是从设计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开始的。
  采访:荷兰海运博物馆 馆长 约斯特·舍肯伯鲁克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所以,考虑这些因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

《大国崛起》历史文化
专题范文

《大国崛起》--新国新梦(美国)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然而,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培育了独特的风俗。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  本集片名:第十集 新国新梦这里是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今天,这座小镇已经成为反映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公园。走进小镇,仿佛跨越了时空隧道,教堂、学校、邮局、酒馆、商店、法院、公路,都完整保留了二百多年前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景象。安详、富有秩序的威廉斯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  18世纪时,威廉斯堡是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府的所在地,总督府象征着大英帝国的统治和权威。不过,在这里,事关殖民地生存和生活的公共事务都要在一个叫殖民地议会的机构内进行商议。议员由当地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选举产生。殖民地议会是殖民地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标志。议会大厦成为唯一与总督府享有同样权威的建筑。  这样的殖民地和当时其他大国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建立的殖民地有着天然区别。  采访: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伯纳德·贝林尽管英国政府是一个主权政府,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英国的管理却是表面化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殖民地需要依赖于自我的管理。虽然会受到来自英国的监管,但他们还是相当自治的。  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为什么会有如此特殊的地位?而这套自我管理的运行体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历史学家们认为,其中的渊源来自于一艘从欧洲远道而来的移民船。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飘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  采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埃里克·方纳清教徒是英国国教的分裂者,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教派,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宗教理想,而不是按照英国国教的方式。  茫茫大海上,“五月花号”的乘客在孤独的漂泊中,承受着波涛的凶险和疾病的痛苦。然而,更让人心潮难平的是,面对荒芜的新大陆,一切都是未知的。清教徒们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呢?  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  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采访: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伯纳德·贝林《五月花号公约》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可能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监管之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决定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性契约,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行自我管理。  1620年11月21日,经过66天的航行,承载着欧洲文明而来的“五月花号”到达了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船上的102名清教徒依照承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自治团体。  今天,五月花号复制船静静地停泊在普利茅斯港湾,距它不远处,有一块刻着1620字样的石头,据史学家考证,这块石头是清教徒首次登上北美大陆的标志。  除了一批批怀揣好奇与梦想的清教徒,陆续来到北美大陆的,还有许多来自其他欧洲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冒险者和从非洲贩卖来的黑人奴隶。新大陆渐渐地热闹起来。在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的大西洋沿岸,相继出现了属于大英帝国的13个殖民地。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 资中筠他们在理论上,他还是英国的子民,还是承认英皇统治的,可是实际上他们要有什么事情,天高皇帝远,真正的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了他们,所以他们必须自己组织起来,就是自己互相帮助,慢慢形成一套管理的方式。  采访: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伯纳德·贝林在美国早期历史的前两个世纪中,(殖民地)自治一直存在,并且形成了一种不会出现在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在拉丁美洲,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的美洲人,在这方面的情况非常不同,他们享有的自治很少。但是,英国人却不一样。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英国人比较重视对于商业的控制,而不是对于领地的严格监管,这使得(北美殖民地)能够在英国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同时形成自己的政府。虽然有一些法律必须经英国同意,他们还要遵守英王的某些规定,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行自治,尤其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比如税收。  自治使个人参与管理社会,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的权利。  走在威廉斯堡的大街上,人们可以尽情想象两百多年前殖民地自治时期的生活景象。但是,新大陆上的生活,为什么没有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中延续下去?是什么改变了这片新大陆的命运并最终在这里诞生出一个世界大国呢?  18世纪中叶,大英帝国进入扩张时期,他们先是打败了西班牙,又在北美与法国进行了七年的战争。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大英帝国的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以化解财政危机。  采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教授 王希英国人从1763年一直到1773、1774年,在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每年变换着不同的花样向殖民地征税。那么在征税的过程当中,尤其是1765年开始征收印花税。殖民地对印花税非常反感。  采访: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 杰克·格林向北美殖民地征收的印花税是由英国议会通过的,而英国议会中并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这就背离了《五月花号公约》中最根本的原则。  当大英帝国自行决定增加税赋之后,殖民地抗税事件屡屡发生,矛盾开始激化,大量英军被派驻到新大陆,他们可以随意选择驻地,甚至私闯民宅,贸易被切断,殖民地议会也受到了限制。  北美英属殖民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运行传统受到空前挑战,新大陆人在何去何从的选择面前,彰显出捍卫理想、反抗压迫的斗争性格。  今天,在威廉斯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够聆听到当年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声音。  美国国家开创者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模拟:先生,如果能够善用自然之神赐予的力量,我们将丝毫不弱于敌人。我们有三百万为神圣自由而武装起来的民众,我们有幅员辽阔的国土,无论敌人派遣什么样的军队,我们都是不可战胜的。  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响,划破了纯静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这天,一支英国军队与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镇的民兵发生冲突,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史称“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新大陆诞生了新国家。这个新国家诞生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呢?  18世纪后期的世界霸主英国,正在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潮流。依靠君主权威创造繁荣的法兰西,开始酝酿着大革命的危机。德国则依然陷入四分五裂的痛苦之中。俄罗斯经历了由沙皇主导的君主改革,开始强大起来。中国人,正在享受以康乾盛世为标志的国家繁荣。  北美大陆上出现的这个新国家,在当时的世界舞台上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在独立前的一百多年里,这13个英属殖民地的经济一直依附于大英帝国,无论是北部的工商业、中部的农业还是南部的种植业,都是在英国自由贸易的商业体系下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英国的扶持,这个经历战火的新国家将怎样生存下去?  严峻的挑战还不仅仅来自于经济领域。独立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权方面只设有国会,没有总统,没有最高法院,而国会本身也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力。独立后的13个州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  采访:美国乔治·梅森纪念馆馆长 大卫·瑞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不能进行贸易,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制定外交政策,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曾经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  于是,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了一起。这间只有一百多平米的独立厅,曾经签署过著名的《独立宣言》,如今,代表们要在这里协商新国家的未来。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制宪会议开始了。  采访: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 布鲁斯·阿克曼在1787年宪法中,关于成立国家政府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不联合起来,就会被欧洲列强所摧毁。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政府。  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开国元勋,其中大部分人受过大学教育,他们中有农场主、商人、律师和银行家,乔治·华盛顿被选举为制宪会议主席。  八年的独立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  采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约翰·默瑞其中有一个人,好像出生在意大利,他寄给华盛顿一封信,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华盛顿的回复很有讽刺意味,他说,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冒犯和谴责。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华盛顿,如果他不做国王,就不可能有国王。  华盛顿谢绝了所有的邀请,返回弗农山庄修剪花园,打理农庄,像从前一样过着农场主的生活。不愿当国王的华盛顿,不经意间为这个新国家预留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举动,也使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  面对代表们的唇**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因为他不希望由于自己的权威而影响到任何一方表达观点。但是,只要他的身影还继续在会场上出现,谈判就不会轻易终止。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  采访:美国费城宪法中心历史学家 斯蒂夫·弗兰克我觉得任何一部成功的宪法必须要代表人民合理的愿望。我不认为美国人会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宪法模式。君主立宪制适用于英国,总统制适用于美国。重要的是,政体的形式必须能够体现遵从宪法规定的人们的真实愿望。  在宪法的确认和保障下,国家主权由州政府转移到联邦政府;同时,宪法规定由各州保留的自治权利,联邦政府不得干涉。1789年4月,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也有人将这部宪法称为经济宪法,因为在宪法中界定了个人、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分工,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采访: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巴罗·温格斯特宪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在(原来的)《邦联条例》之下,州与州之间会产生贸易壁垒。这意味着,货物在州与州之间的流动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公共市场的形成。而国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提供了一个公共市场。  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在经济的运行上,则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政府还从欧洲搬来了金融和财政制度,1791年2月,美国第一家全国性银行诞生,类似欧洲的证券市场、交易所和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通过股份公司的筹资来修建起公路、运河和桥梁等基础设施。  这一时期,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1789年,一个叫塞缪尔?施莱特的英国技术工人,不顾英国的禁令,偷渡到了美国,他靠自己的记忆复制出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并创办了美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不久,他的工厂发展为12家企业。由此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  在此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美国由独立时的近300万人口,增加到了3000多万。爆炸式的移民增长,不仅在短时间内为开垦荒地提供了劳动力,也促成了跨越式的科学和技术引进。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 资中筠欧洲发展到这个时期,美国拿过这个接力棒来,然后在一个得天独厚的这样一块大陆上头,相对说来没有历史包袱,然后这样发展起来。  拿过接力棒的美国,虽然工业革命起步稍晚,但其速度和力度却超过了欧洲。到1860年前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大多数欧洲国家。不过,直到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依然还很脆弱。就在美国宪法诞生七十年之后,制宪会议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险些肢解了这个国家。这一危机,使联邦政府面临了一次巨大的考验。  “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看吧看吧 尽情地看吧,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  这是一首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南方歌曲,歌名叫《迪克西的土地》。  《迪克西的土地》,歌颂的是美国的南部,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有“白色黄金”之称的棉花。  在棉花丛中劳作的是那些从非洲贩来的黑人。黑白分明的劳动景象折射出美国政治的奇异之处。当时北方各州以发展工商业为主,实行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各州却以种植业为主,保留了由农场主控制的黑人奴隶制度。南方的制度不仅与新大陆上人人平等的立国理念格格不入,而且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那么,奴隶制为什么会在制宪会议上被保留下来呢?  采访: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 杰克·格林(当时)没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  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南方部分州立刻强烈要求退出联邦国家,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刚刚成立84年的美利坚合众国走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  采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詹姆斯·麦佛森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2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更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而南北战争对于美国日后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采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詹姆斯·麦佛森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教授 王希那么,这个内战的意义呢,我觉得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这个是一个先行,如果说,主权得不到统一,领土不能够得到统一,或者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话,我觉得它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1862年,就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宅地法》,法案规定:成年美国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在西部获得160英亩的土地,耕种五年后就能够拥有这片土地的产权。这项法律,点燃了美国人到西部去创造未来的巨大热情。此后,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以及来自各地的移民,开始大规模地进入这片区域,开辟这里的土地。  已经推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而使美国的发展从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向更广阔的西部腹地延伸。  许多人对美国西部的了解,是由一个个穿行在高山、峡谷、荒漠的牛仔们的故事开始的。事实上,西部牛仔的浪漫和冒险并不能够涵盖西进运动的全部。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  采访: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 杰克·格林(西进)鼓励了冒险的精神,它为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因为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顿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  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  采访: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 杰克·格林你也可以把西进运动看作是一次殖民的过程,就像当年(英国人来到美洲大陆)一样,对原住民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原住民的土地被剥夺,他们被赶到没人愿意居住的地方,被赶到保留区。  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芜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工业也正经历着革命性的飞跃。  这是一座用人名来命名的城市,它叫爱迪生市。今天这个城市平静而又安详,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正是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由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采访: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市门罗公园博物馆馆长 杰克·史丹利有人问,爱迪生先生,你是如何看待电的?爱迪生说,今晚,美国总统正在我的灯下阅读,医院正在电灯的照亮下进行手术,全世界有数百万的人在电灯下读书和生活,这非常重要。爱迪生就是这样想的,他为此而自豪。  让这位发明家引以为豪的还不止于此。据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而1928年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爱迪生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达到157.25亿美元。  爱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而爱迪生本人也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  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从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  采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 钱颖一在美国出现这么多个人奋斗成功的企业家,不仅是企业家,也是各个行业的出类拔萃的人,不是偶然现象。它是有一系列的文化和制度的环境。  这里是距离华盛顿纪念碑两百多米的美国商务部,1802年,美国就是在这里成立了国家专利局,如今在美国商务部的大门口上还刻有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然而,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来保护发明创造。  早期的专利都是由华盛顿总统亲自签发生效的,《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作为首任国务卿,成为美国第一名专利审查员。  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采访: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 理查德·莫斯比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是一份无尽的资源。我们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们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关键原因。  随着中央政府的力量日渐强大,美国经济在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的保障下,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此时,世界大国争霸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欧洲,统一不久的德国超越英国和法国,成为欧洲首强;在亚洲,经历了20多年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雄心勃勃地登上世界舞台。  而在美洲,一个新的大国正在成长中。  通过战争吞并和购买的方式,美国的领土已比建国时扩张了10倍,成为拥有45个州、7000多万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历史走到了又一个世纪之交的节点上。在进入20世纪以后,这个年轻的国家,将如何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又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电视剧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大国崛起》--****岁月(法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三百多年前,它凭借路易十四的强大王权,称霸一时;两百多年前,它依靠拿破仑的军功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
  这里曾经孕育出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
  三百年来,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幻,总是能够听到它在大国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法兰西这个弥漫着****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本集片名:第五集 ****岁月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790年,这里收藏着法国自7世纪以来的珍贵文物和档案资料。这是一本200多年前的记事簿,它的主人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的日记写得非常简洁,除了在出门打猎的日子里,记下猎物的数量之外,其他的时候,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1789年7月14日,手持****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雨般的进程。法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攻占巴士底狱之后仅仅20天,国民议会就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这意味着120多年前由国王路易十四建立起来的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
  法国为什么会爆发一场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路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
  1661年,就在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临朝亲政,后人在这两位东西方的君王身上发现了诸多相似:同样是幼年称帝、雄才大略,同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把自己的国家带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宫,是人们遐想三百多年前法国盛世的最佳标本。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正是当年路易十四表演绝对王权的硕大舞台。
  年轻的路易十四亲政后,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他一个人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六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大臣们每周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但做决定的人永远只有一个——就?**踝约骸?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当路易十四说“朕即国家”时,他实际上是在说三件事。首先他代表国家,然后他统治国家,最后他是国家精神具体化的表现。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的政体,更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一场战争。
  然而,这位让法国第一次称霸欧洲的君主去世仅仅74年后,大革命就推翻了曾经给国家带来巨大荣耀的绝对君主制。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亲政的54年间,打了31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火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于是,作为国家财政来源的税收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等级,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
  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国家抵制不合法理的行动。路易十四统治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绝对权力的整个系统。君主专制已经像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一个人表面上看死于感冒,实际上他早已有病,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一得感冒就死了。法国当时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矛盾所困扰。
  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此时,东方的大清帝国正在安享乾隆年间的盛世,但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王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祖留给他的难题要远远超过荣耀。
  据说,路易十六温和内向、处事犹豫,最大的爱好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能打开困住国家前进的枷锁。
  在他登基14年后的一场天灾中,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连续性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整个18世纪中面包价格最贵的一年。市民们几乎要花掉全部收入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农民们却在承担比往年更重的赋税。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他们必须向封建领主付地租,或者向有土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纳租,有些资产阶级也拥有土地,因为在农村当时还存在一千多年的封建税**,另外一种皇家税,包括人头税,还有一种非常不得人心的盐税。
  两百多年前的漫画,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的景象:沉重的赋税全都压在第三等级身上。
  与此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国民议会,提出**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国民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黎。
  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革命以汪洋恣肆之态快速蔓延,民众不仅推翻了国王,而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一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度的诞生****”。
  法国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这里收藏着法国最珍贵的文物,下面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一件----《****和公民权宣言》,它的第一段这样写道:“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的唯一原因。”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采访:法兰西学院 院士 让·皮埃尔·安格雷米法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这三大思想在全世界发挥影响的。人权在法兰西民族的全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载入了联合国的宪章和世界文化遗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权都必须得到维护。
  从君主专**到张扬人权这样大跨度的革命是怎样产生的呢?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又是从何而来?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的地方——法兰西。
  巴黎,一个聚焦全球目光的舞台。这个属于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之都,就诞生在掌握了绝对王权的路易十四手中。而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支持和赞助,给这个城市注入了灵魂。
  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学院。他本人从七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波罗,由此还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
  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和贵族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社会在欧洲占优势,法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政体和文化艺术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两者之间是比较协调的。
  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的沙龙文化之风日渐兴盛。贵妇人家中宽敞、雅致的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刺激着他们的灵感和****。
  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
  采访:法国巴黎1787咖啡馆 老板 基尔这些咖啡馆是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活动场所。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大家都希望改变那个旧世界。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一颗充满****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 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如果说伏尔泰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则描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
  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让·吕克·杜米纳克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人民大众有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卢梭实际上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那么,这个在启蒙思想指引下产生的理想的社会制度,怎样才能变成现实?大革命后的法国,将走上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当时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路易十六身首异处。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渐渐地失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一些偶然的事件,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导致了极端化,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这是始料不及的。
  断头台酒吧,保存着巴黎唯一一座当年政府军队使用过的断头台,它曾经****如麻。当铡刀落下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恐怖。
  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
  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将往何处去?谁能够领导法兰西走出困境,恢复光荣?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法国成年男子中,有357万人投了赞成票,反对的只有2569人。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大革命研究所 所长 让·克莱门特·马丁法国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仑政府,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后来拿破仑又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望,法国人民之所以在初期支持拿破仑,是希望法国实现和平繁荣、并且征服欧洲。
  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革命、恐怖和动荡之后,人们开始强烈地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当他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
  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亲自参加了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
  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
  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不同的是,在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 教授 奥立维·布登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在37岁生日的那天,他亲自为凯旋门奠下第一块基石。沉浸在胜利中的拿破仑不会料到:他本人并没有机会从凯旋门下凯旋。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
  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人民不爱武装的传教士。战败国人民也反对武装传教。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后来的一位法国政要从拿破仑身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
  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政变的见证。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1789年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
  动荡之中,大革命的思想原则始终未能真正巩固确立。法兰西将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历史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在双方的相互妥协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了。此时的法国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1870年到1913年这四十多年时间,法国的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应该说,这个时候它是在发展的,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同别的大国比起来,它的发展滞后,比较缓慢。再举同时期发展的就是德国和美国发展的例子,在同时期,德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而美国,增长了8.1倍。
  八十多年的动荡,使法国在与欧美大国的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正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了它的发展。
  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耀。
  法国是否还能再次回到世界大国的舞台上?它将依靠什么力量实现国家的复兴?
  法国巴黎圣母院主教 :那些为了解放牺牲在战场上的人,和那些鼓动者,以及那些指挥者,包括戴高乐将军,和他的一些部下,一些拥护他的人,我们一直为他们祈祷。
  每一年的8月28日,在巴黎圣母院都要举行集会,纪念巴黎从纳粹统治下获得解放。
  在法兰西面临亡国之际,历史选择了孤身一人在伦敦组织抵抗运动的戴高乐。戴高乐将他的抵抗运动命名为“自由法国”,他说:“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
  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采访: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戴高乐几乎是单独一人成功地赢得了法国的合法地位。他和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参加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使法国参加了柏林停战的签订,使法国恢复了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决心恢复法兰西应有的光荣。他说:“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但是,历史已经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征服都不可能使法国获得长久稳定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说,进步是维护国家独立的唯一条件,一个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戴高乐这个信念,就是要把法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国,要发展经济,使法国在世界上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强调独立,所以,这样一个思想对他后来发展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发展经济,搞他的工业体系,有他自己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例如说,航空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他的核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机械制造,他也有独立的体系,所以,他整个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戴高乐上台之后把当时的政局稳下来了。正好是遇到欧洲30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个时候,法国的经济都是百分之五、六甚至到七的,这么个速度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要求独立的思想,谋求大国地位的思想就越来越明显。
  除了经济实力,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戴高乐带领战后法国,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采访: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我想戴高乐将军对于各种政治体制是尊重的。……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向世界发出了不可忽视的声音。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戴高乐实现了他心目中的伟大和光荣。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法国,开始接近大革命提出的理想。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它逐渐找到了一条通过践行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成就大国地位的发展道路。
  先贤祠,被称为法兰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从大革命爆发两年后的1791年起,这里成为了供奉法国伟人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先后安葬在先贤祠的72人中,有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其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是否能安葬于先贤祠,必须经过国民议会讨论,并由总统最终签署命令。
  2002年,对于大仲马是否应该被安葬在先贤祠一事,法国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位通俗作家,而先贤祠中供奉的都是代表法兰西精神的伟人。希拉克总统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最后,国民议会讨论通过,大仲马成为第72位安葬于先贤祠的人。
  法国总统 雅克·希拉克:他们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并为它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捍卫了共和国,他们是文化的火枪手。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的尊崇早已浸润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大国崛起》历史文化
专题范文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本集片名:第七集 百年维新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当时幕府对于开国还是相当积极的,他们认为,按照当时的世界状况,日本如果自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
  1867年,27岁的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
  新奇的工业产品,取代了手工作坊的机械设备,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让涩泽荣一大为震惊。他决定留下来,仔细考察欧洲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研究员 周见涩泽荣一先是到了法国,后来又到了比利时,比利时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接见他们的时候讲,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特别是钢铁的使用非常重要,欢迎日本到时能够购买和使用比利时的钢铁,涩泽荣一大为感慨,他说一个国家的国王在会见外国客人时,都不忘记推销本国的产品,可见工商业对西方国家是多么重要。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涩泽荣一,和当时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日本人一样,认为商人就是一幅惟利是图的形象。
  比利时国王的一番话,让他固有的观念慢慢开始转变。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这一年,日本历史上第 124 位天皇——明治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
  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刘晓峰在日本神话中,据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所以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从12世纪开始,大权一直旁落,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600年,直到1868年,也就是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的第15年。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之后,迫使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不久,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蜂拥而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
  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年轻的新政府怎样才能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困境?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字幕:求知识于世界,大拯皇基】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出发点。
  1868年11月回国的涩泽荣一,赶上了好时候。一年后,他进入明治政府的财政部门任职。在欧洲游历积累的经验和天生的理财能力,使涩泽荣一的仕途一路顺风。他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
  就在政绩显著的涩泽荣一接连高升的时候,明治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改变了日本,也改变了涩泽荣一的个人命运。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 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招待宴会上对他们说: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这番话让日本人感同身受,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德国是当时欧洲发展最快的后发国家。几千年来,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老师。
  回国后主导日本工业化进程的,正是岩仓使节团的副团长、自称为“东洋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久保家族依然珍藏着大久保利通当年出访时从巴黎带回来的西式红皮椅子,还有他使用过的砚台和珍爱的中国紫砂茶壶。
  这枚小小的印章,当年曾是大久保利通随身携带之物,诸多影响日本历史的政令都是用它来签发的。
  回国后,大久保利通升任参议兼内务卿。这位掌握了明治政府实际大权的铁腕人物,带领日本开始了一段迫不及待的现代化急行军。
  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工厂就要开工了,却招不来工人。因为当时的很多日本人都认为,那些轰轰作响的机器会吸走人的精髓。
  为了打消百姓的恐惧,明治政府想了一个办法:首先劝说士族高官的女儿进厂当女工。这些技术成熟的女工后来被派往全国各地,缫丝也成为日本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我认为穆斯林国家和中国都有一个特点,对引进外国技术抵触很强,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这里积极的一面是效率很高,为了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切从零开始完全实行西化。实际上也证明了这样做效率确实很高。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
  据估算,当时明治政府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兴办企业当中。
  在开办国营工厂的同时,大久保利通还大力扶持民间企业。
  三菱是日本最著名的商标之一。今天的日本国内有一百多家三菱企业,海外还有数百家三菱的分支机构。
  而在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船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此后,政府又购买了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
  采访: 日本三菱经济研究所 常务理事 成田诚一日本政府把这些事业交给民间企业去发展,就是说最初由政府实施,然后卖给逐渐培育成熟的民营企业来继续发展。日本一直是采取这种方式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三菱,三井、住友等公司都是相继从政府买下官营企业来发展的。
  在政府的扶植下,三菱很快羽翼丰满,1875 年,大久保利通要求刚刚成立五年的三菱公司开辟日本到上海的航线。结果,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就被逐出了这条航线,三菱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
  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在众人眼里,他的仕途可谓前程似锦。但是,涩泽荣一却做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递交了辞呈,要弃官从商。
  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刘晓峰(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商人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很高,涩泽荣一他弃官从商,等于说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就说叫大家一下子认识到,其实,经商也是很有地位的,很有地位的人可以去经商。
  辞官后的涩泽荣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他的企业组织活动逐渐向海运、造船、铁路、纺织、啤酒、化学肥料、矿山等产业部门全面展开。到19世纪80年代,涩泽荣一成为日本工商业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同一千多年前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一样,如今的日本人又在东京的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燃。
  日本看上去面目一新,明治维新似乎进行得十分顺利。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东京清水谷,幽静中显出几分荒凉。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8点,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
  几分钟后,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
  就在遇刺当天的凌晨,大久保利通还在和一位前来拜访的地方县令谈起他对日本未来改革的设想。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结束了大久保利通对这场变革的主导权,为什么明治维新在推进到第11个年头的时候,会突然给整个社会甩出这个巨大的惊叹号?
  采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名誉教授 升味准之辅大久保利通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决的人,总是拥有毅然决然的态度,是个不妥协的人物。
  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全国对大久保利通的反对还是相当有实力的,特别是在最后把大久保,士族把他刺杀以后,他的政权很快就过去了。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881年,政府以不到投资额三十分之一的低价,将北海道官产出售给个人。这一事件使民众对********的****行为极度不满,几乎酿成暴动。直到天皇出面罢免一批高官,才制止了事态的恶化。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
  作为大久保利通一直以来的得力助手,伊藤博文将如何面对眼前的社会矛盾?他将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明治维新的事业呢?
  采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名誉教授 升味准之辅伊藤博文,大概在众多的(日本)领导人当中,可以说是思想最宏伟的吧,视野宽广,性格开放。
  伊藤博文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明治政府曾明令禁止相扑这一日本的传统运动,理由是:近乎****的相扑手丑陋而愚昧。但是,一位名叫高砂的相扑高手开始挑战政府禁令,要在东京举办公开的相扑表演。
  支持高砂的民众和前来干涉的警察相持不下。为了避免对抗升级,天皇不得不亲自举办并出席了一个相扑表演会,恢复了这项运动。
  相扑手的挑战和民众的不满,让伊藤博文不得不仔细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方式。伊藤博文执政时的日本,由改革引起的矛盾已经突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当中。在西风东进中睁眼看世界的日本民众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自由民权运动正在日本社会各阶层展开。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首先是以自由民权运动为中心,对政府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
  惯于顺应大势的伊藤博文也意识到,日本国立宪,已是大势所趋。他开始起草日本的第一部宪法。
  十多年来的改革经验告诉他: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推动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此时,伊藤博文的朋友涩泽荣一已经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对本国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涩泽荣一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商理念;伊藤博文则在《宪法》中结合进了本国的传统。
  于是,一个看上去令人费解的现象出现了:在本意是为了保护民权事实上也确实写上了民权的《宪法》中,伊藤博文却加入了确立天皇绝对权力的条款。这是为什么呢?
  采访:日本东京大学 名誉教授 奥平康弘不知什么原因,以天皇为中心的思想,有些近似宗教性了,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如果这个宗教没有了的话,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包括当时推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人也都这样认为,伊藤博文也当然会利用这种思想潮流。
  1889年2 月 11 日,东京都降下漫天大雪,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
  《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有历史学家认为,伊藤博文执政时期,在相扑这样的民族传统得到恢复的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尤其是军国主义也随之被召回和强化了。
  但在当时,伊藤博文却借此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宪法》颁布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慢遏制。于是,日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场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什么,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
  与此同时,日本也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日本和英国的铁路里程差距从明治维新初期的1000倍缩小为不到4倍。
  日本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但是和西方工业强国相比,它显然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实现赶超的目标?日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条捷径。
  早在明治政府刚刚成立五年的时候,日本就用武力逼迫邻国朝鲜开国并从中获利,这距离它被美国打开国门还不到20年。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明治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那是(明治维新的)目标。
  19世纪末,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这样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所谓的西洋各“文明国”,当时正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所长 蒋立峰明治维新应该说到1889年,1890年前后维新阶段就已经结束了,后来它整个的国家战略就发生了改变,怎么改变呢,原来是通过改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
  字幕: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 日俄战争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
  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字幕: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七·七事变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在******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正如此前和此后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字幕:1945年8月15日 天皇向日本国民宣布日本战败(原声)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
  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研究员 金熙德(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它这些,用现在的话就是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与此同时,战后的日本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
  这里曾经是日本的第一个火车站。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建成,明治天皇亲自前来参加通车典礼。七年之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新干线”。与新干线一起延伸的,还有一大批在战后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正是它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新干线诞生四年后的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就在这一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充满自信的日本民众都有理由认为,这是宣告日本重新崛起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时间。
  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保健品公司宣传片解说
专题范文

保健品宣传片解说词之一:保健品企业宣传片解说词配音:商洛健达中药保健品公司   健达唱响大路歌——商洛健达中药保健品公司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启动仪式扫描健达,一家进军中药保健品市场的商洛民营企业,以其科学严谨的经营理念,团结拼搏的务实作风,内引外联,步入辉煌。当健达人于2007年12月6日又一次启动了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时候,健达,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再次奏响了时代的精美乐章,尽意挥唱大路之歌!   [推出片名:健达唱响大路歌]2007年12月6日,香菊大酒店呈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商洛市健达中药保健品公司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近年来,商洛健达中药保健品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把商洛中药产业做强做大,以商洛为基地,在全国建立以中药材为主的稳定的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该营销体系以健达公司为中心,外联国内大市场,内引商洛广大农户,形成了 “公司+收购站+农户”的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年收购药材已达2000吨以上,销售中药材3000万元,对促进流通、活跃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洛健达中药保健品公司的营销体系主要包括购销网络体系和信息宣传体系。购销网络体系以健达公司为核心,形成以商洛为中心、辐射全国市场的中药材销售网络。信息宣传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商洛中药”网站,发布商洛中药供求信息;创办《商洛中药信息报》,全力宣传商洛中药;并在商洛市内312国道、铁路沿线设立若干个巨型广告牌,打造商洛中药知名品牌,使商洛真正成为全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商洛市健达中药保健品有限公司是陕西省“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科技企业”,商洛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市级优秀企业”、“优秀专利企业”。公司以进出口贸易、中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中药材购销、加工为主营业务。该公司主要产品——健达强力风痛贴曾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陕西省专利奖”及“商洛市科学技术奖”。产品采用非常独特的“发泡拔毒”疗法,对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骨质增生有显著的康复作用;另外,公司还生产已获得国家专利的药食两用天然食品,以商洛地产的保健类中药材为原料精制而成,是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商洛健达中药保健品公司在进军中药市场的漫漫征途上,同舟共济,奋勇前行,谱写更加动人的华美乐章! 保健品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医药企业宣传片解说词-御稀灵虫草口服液 医药企业宣传片解说词-御稀灵虫草口服液   青藏高原,一片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土地,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神奇的物种,冬虫夏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藏语称雅杂滚卜,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虫草属。在中华医药宝库里是一味名贵药材,在中医药史上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中华传统三大补品。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集中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高寒地区的草甸、灌丛、山坡、谷地等高山雪线附近。因为冬虫夏草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只有在高海拔、低温缺氧的青藏高原等地,才能排除杂菌的干扰,生成地道的冬虫夏草,因此天然的冬虫夏草生成十分艰难,加上过量采挖,目前冬虫夏草的天然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目前市场上的虫草产品也都是人工培育而成。   公元710年,最早的藏医学著作《医法月王论》首次记载了冬虫夏草治疗肺部疾病的功效;公元780年,西藏的《藏本草》也记载了冬虫夏草“润肺、补肾”的药学功效。随后,《寿世保元》、《本草备要》、《本草二经》、《黔囊》、《本草问答》、《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本草再新》、《本草图说》、《纲目拾遗》、《本草正义》、等古医药书中都有关于冬虫夏草的记载。   在历史上,虫草应用久远,清代虫草始入药。虫草性平味甘,具有降血脂、镇静、平喘、止血化痰、滋肺、补肾、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缺氧、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硬化等作用。能治头昏失眠,多汗贫血,阳萎遗精,腰腿酸软,肾功能衰竭,肺结核之阴虚咳嗽、咳血、胸闷、哮喘、肺气肿,神经衰弱等。由于资源稀少,交通不便,采集困难,做为名贵药材,明清时代被中医推崇,为皇室所独用,历代为达官贵人所独享。进入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美国药学界从中分离出多种虫草独特物质。例如: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核苷类物质、多种小分子肽类物质等,并发现这些物质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衰老能力。   由于虫草的稀缺性和独特性,致使市场上虫草的价格飙升,成为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高档产品。但是现在,深圳市国兴康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应用生物工程的细胞环流深层发酵,生产出了可与天然冬虫夏草媲美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口服液——御稀灵口服液,让这一昔日王榭堂前燕,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御稀灵口服液,采用青海高原区冬虫夏草分离的虫草菌株,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细胞环流生物培养技术精制而成,物理的压差法细胞破壁技术可使胞内物质完全溶出;低温浓缩技术可使生物活性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得以保存;精制而成的独特的口服液混悬液剂型,确保综合有效活性因子易于人体吸收。其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抗氧化等指标均有比较明显的药效作用。御稀灵口服液是真材实料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与正宗天然市售虫草自行煎制相比,药半而功倍,一支30毫升口服液,相当于6根天然冬虫夏草。如此药用功效,都源于国兴康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特的专利生产工艺。   由于采用独特的细胞环流生物培养技术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御稀灵口服液与其它的普通调配型虫草口服液的并不相同,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效生物活性物质,它不仅富含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和多种氨基酸,同时还含有与相应保健作用有关的腺苷、核苷酸、甘露醇、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比天然的冬虫夏草更有药用价值。   因为御稀灵口服液的这些特点,所以它适用的病症和人群也非常广泛,主要有:肺病:如肺结核、肺气肿、哮喘、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肾病:如肾炎、肾小管出血、肾病综合症(尿毒症)。   肝病:如急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   脑病:如脑血管硬化、脑血栓、脑中风、脑萎缩、老年痴呆。   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症、心脏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心律不齐。   血液病:各种类型贫血、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贫血、营养不良贫血等。   糖尿病:促进胰岛分泌,有利降血糖、降血脂、防控并发症。   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胃癌、肝癌、淋巴癌、血癌等),能非常显著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抗放化疗反应,减轻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用于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的病症:如易感冒、易过敏、口腔炎症等。   亚健康状态:如疲惫乏力、呆滞无神、神经衰弱、多梦、厌食等。   抗疲劳、延缓衰老。   御稀灵口服液适用的人群主要有1. 肿瘤及化放疗患者、2. 急慢性肝病患者、 3. 急慢性肾病患者、4.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5. 心脑疾病患者、6. 肺气肿、哮喘、肺心病患者、7. 更年期综合症及亚健康者。   御稀灵口服液的服用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具体的方法是:1、用于辅助治疗:须选用浓缩型。据病情,轻者每天服1-2瓶,重者每天服2-4瓶,糖尿病、尿毒症或肿瘤、癌症在放、化疗期间等特别重症者,每天服4-6瓶,早晨或晚上睡前空腹时服之为佳。   2、用于保健:可选用浓缩型或保健型。据身体状况,几天服1瓶至2瓶以上皆宜。   服用疗程为弱体质者5~10天一个疗程;特弱体质10 ~20天一个疗程;严重疾病患者30天为一个疗程。每服完一个疗程,停服三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消费者在选用御稀灵口服液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服用,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御稀灵口服液做为新型的虫草口服液,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和赞誉,2009年1月7日,由深圳市国兴康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九润堂公司、中国保健品协会、中国医疗协会合作举办的“科技园高新技术‘冬虫夏草’产品发布会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到著名医学专家刘媛珍教授做宣传演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2月份在全国最大的保健品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上,御稀灵口服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场上也一度出现了脱销了情况,为了保证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于御稀灵口服液,国兴康圣公司也在不断的扩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手段,争取让御稀灵口服液服务到每一位有需要的消费者。   御稀灵口服液源于天然,更胜于天然,既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又寓治于补、治补兼顾, 满足了现代人的对健康的追求,让冬虫夏草这一古老的物种又散发出了神奇的魅力,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服装厂电视解说词
专题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各位莅临xx县教育服装厂检查指导工作,下面由我带领各位领导参观教育服装厂。   xx县教育服装厂成立于2001年12月,是县教育局响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号召,由Xx副市长(原县委组织部长)引资开办的专业校服生产定点厂。服装厂现有员工80人,成立八年来,我厂严把质量关,连续八年被市纤维检验所评为质量信得过企业。服装厂立足赣榆,不断拓展市场。   2007年,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与市场接轨,我厂注册成立了连云港市红动服饰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山东、淮阴、徐州等地。服装厂连续八年被市县教育局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赣榆电视台以及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我厂的事迹。   各位领导里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我厂精心制作的校服百年变迁史展板。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的载体。   在这些展板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校服百年的发展情况,还可以看出我们赣榆教育服装厂全体员工推陈出新的发展眼光,铭记历史可以让我们大胆创新,着眼未来可以让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各位领导请随意观看。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校服生产车间。我厂成立八年来,先后多次组织中层、骨干职工到上海、南京、常熟等地的服装企业学习取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车间生产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各种质量管理奖惩制度,从选料、剪裁、制作、包装、出厂等每个环节,我们都严把质量关。   八年来,我厂生产的校服无一例因为质量问题被投诉的情况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连续八年被市纤维检验所评为质量信得过企业。各位领导请随意观看。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校服研发车间。新产品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此,我厂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积极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知名的服装院校联系,了解最新的校服研发信息。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北京服装学院郑嵘教授为研发顾问,带领我厂研发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另外,我们认真开展市场调查问卷,在日韩等国外校服设计形式的基础上,融合国内最新的校服设计理念,设计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新款校服。2007年,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与市场接轨,我厂注册成立了连云港市红动服饰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了山东、淮阴、徐州等地,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校服样品展厅。在这个展厅里展出的是我厂自己研发的部分校服样品,其中很多款式已经成为了赣榆乃至周边地区学生的最爱,比如:这款小学生夏服的颜色和款式都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   由我厂自己设计研发的“红动”服饰品牌,目前已经成功走向市场,在市区已经开了“红动服饰”专卖店,我厂计划在2010年筹备举办苏北地区校服推广会,在临沂、徐州、淮阴等地开设“红动服饰”专卖连锁店,领导苏北地区校服生产的潮流。各位领导请随意观看。   各位领导,关于XX教育服装厂的情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秉承“质量至上,创新无限”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苏北地区一流的校服生产基地。 工厂宣传片解说词之二:服装厂电视解说词 服装厂电视解说词   这是一个延续了整整三十年的故事。   三十年,可谓是一个人一生中至为珍贵的一段黄金岁月。在美丽的西施故里诸暨市,就有这样的一位企业家,他踩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鼓点,用他的真心,他的真情,用他三十年的壮怀激情,谱写了一曲步步为营、步步胜景的创业大风歌。   他就是绍兴市党代表、诸暨市人大代表、著名企业家吕美良。   1980年,一家个体服装厂——迪宅服装厂,在吕美良的家乡——一个叫陈宅的小镇上羞答答的降生了。但他的苦心经营,却被1989年的一场大火,几乎一烧而尽……然而,第二年,重新叠立起来的不仅仅是一幢幢新厂房和一个新厂名——服装厂,更是吕美良人生的一根新的标杆——如果说10年前创办企业,是因为他想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那么10年后的这个时候,则让他明确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是什么!   吕美良至今都忘不了,那场大火之后,是员工们的不离不弃,才让他有了人生的又一次辉煌!   这一场大火,一度折翅的“”涅槃重生,“”得以再度升空翱翔!   凌空日,翱翔展翅时。这时,服装厂的眼光开始紧盯国外市场,坚持不懈地做了长长20年的外贸加工业务,年生产丝绸、亚麻、苎麻、全棉、TR等面料的各式服装达100万件(套)以上。主要负责外贸销售业务的浙江兰若服饰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正是这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经营理念,才有了今天步步胜景、稳定健康的局面——公司不仅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更获得了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并将产品打入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东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还先后获得了中国国际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会“重质量、守诚信优秀示范单位”、 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激情青春,壮怀中年,曾经流逝的青葱岁月,让吕美良又有了新的思考。2008年,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一种既时尚又怀旧的高科技产品——“伊韵”牌慢回弹记忆海绵枕头……这虽说是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一次产品结构调整,但平生爱好 文学的吕美良,何尝不是在实现着自己的另一种梦想……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让越来越多的人时时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因此,向往慢节奏,向往健康,向往亲情,向往更高的生活质量,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伊韵”牌慢回弹记忆海绵枕头,就是对这种回归大潮的积极顺应。   “伊韵”牌慢回弹记忆海绵枕头,它的技术,它的生产设备,它的生产原料,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它具有慢回弹、吸收冲击力、记忆变形、防菌、透气、吸湿等诸多特性,是适用每一个亚健康的消费者,特别是子女送给老人的最好的感恩礼品。   “伊韵”,她来自大洋彼岸,却又充满着东方情调,带着几分神秘、几分诱惑,引人遐思,引人着迷。难怪,她刚一面市,即受到国内、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追捧。   在每一个夜晚来临时,就让我们枕着“伊韵”牌慢回弹记忆海绵枕头,细细体味生活的另一种滋味;让我们在慢节奏中,享受生活,感恩亲情;在记忆中,回味生活,感怀生活!

工贸山药红酒宣传片配
专题范文

【配音】这儿是海峡文明的发祥地,这儿曾是孕育赤色文明的摇篮,好山,好水,好景哺育着这儿的每一代人,这就是在海峡西岸的版图上,被称为“我国红豆杉之乡”的xx县; 【配音】xx县史称归化,坐落海南省武夷山东麓。这儿气候温和,日照足够,环山望去,充足的植被资本,明澈的流水,嬉闹的小鸟,可谓浑然天成,使人悠然自得; 【配音】地灵人杰的xx,是北宋闻名理学家、闽学开山祖师――杨时的故乡。此外,在第2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这块赤色土地进行过革命斗争和实习,1930年1月16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这此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如梦令·元旦》; 诗歌中写到: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配音】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才;这种天然的气候条件,非常合适山药的栽培及成长,目前,全县有4000多家农户栽培山药,年产山药2万多吨,因而又被称为“我国山药之乡”;xx的山药肉色洁白、肉质细嫩、味香独特,曾荣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商品”认证;在2009年,荣获“我国农业部农商品地舆维护象征”等许多荣誉。 【配音】在xx县,还有一个不得不提,那就是邱氏宗族酿造的归化红牌山药红酒,其酿酒技能在其祖上深得闽派红酒酿造大师的真传,所酿造的酒在本地也是享有盛誉。(合作喝酒相片)xx红酒源于何时?酿造前史可追溯到宋代。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谪居岭南日子时,就留有诗句:“上一年君苜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 这儿的闽酒就是指海南红酒。 【配音】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跟着前史文明的祭拜,大家对技艺的知道不断加深,合作xx独特的天然资本,日月交辉,邱氏族员对红酒酿造技能进行不断改进、立异,采用传统古法发酵技能,联系现代科学技能“三曲二酶、低温发酵”的酿造技能;推出了属于自个的品牌特征商品——归化红糯米山药红酒,成立了海南省**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工业化运营。 【配音】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山药红酒3000多吨,年销售额近亿元的红酒酿造公司,公司始创于1996年,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出产山药红酒的酿造公司,是集科研、出产、销售于一体的归纳型公司,公司现有员工100余人,山药红酒出产酿造基地坐落xx县十里埠生态经济区内,目前在xx县具有近万亩山药栽培基地,在海南宁德与安徽宣城等地设有原酒酿造出产基地。 【配音】公司山药红酒酿造项目的施行,对海南红酒职业技能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公司通过“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工业化运营思路,与山药栽培户利益共享,公司于2012年被海南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农商品加工演示公司,2013年被三明市政府评为市级农业工业化龙头公司。 【配音】长期以来,公司不断探究钻研,学习领先的办理理念,并建立起体系的现代化公司办理机制。在公司创始人邱永同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具有技能精深的科研团队和资深的商场营销团队,公司严厉依照国家食品职业出产公司需求,设置了各类部门组织 【配音】山药红酒原酒的酿造,首要,要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蒸笼蒸熟、将蒸熟的米饭放在晾放渠道上摊开、放凉,参加红曲和活性干酵母搅拌备用。其次,要将山药去皮清洁、参加纯净水打成浆后放入蒸锅蒸熟,将预处理好的糯米饭与其拌匀,再装入发酵酒坛中封坛,一般要通过45-60天的常温发酵,才算完结新酒的酿造。酿造好的新酒要通过压榨、过滤、弄清、炖酒等工序处理,最终装入通过消毒灭菌的陶坛中,进行封坛陈酿和再发酵。贮藏年份越长的酒,酒体越饱满,酒香越丰厚。 山药红酒制品酒的加工,首要要根据出产需求到陈酒酒库调酒,将调好的各种基酒依照必定配比需求进行调制,然后将调制好的酒水通过硅藻土粗过滤,酒缸弄清、沉积处理,精细设备过滤、高温灭菌、贴标、制品包装等方法,最终销往商场。 【配音】公司与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轻工业研究所展开产、学、研合作,目前已成功开发的商品有:8度清爽型、优选半干型系列、精选半干型、特选半干型系列、收藏半干系列、坛装酒系列。公司在海南、浙江、广西等多个红酒消费的重点城市,设立了专卖店,公司有些商品远销至欧美以及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深受中外我国人消费者的喜欢。 【配音】公司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运营理念;致力于让我国人民享受健康、定心、高兴、美好的美酒,展望我国红酒职业的将来,咱们决心满怀,咱们将努力使归化红牌山药红酒成为我国红酒职业的重要新生力量,愿与职业同仁一同将我国红酒工业做大、做强。

工商银行宣传片配音解
专题范文

志存高远,构雄伟蓝图 巍巍的文峰山下,从东莱古郡到生机达州,聪明朴素的达州公民,在前史的幕布上描写了汹涌澎湃的恢宏画卷。 漂亮的渤海湾畔,从农信联社到工商银行,俯首前行的达州工商银行,在年代的舞台演出奏出气势雄壮的庞大乐章。 2008年2月,在省联社和烟台办事处的准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撑下,达州工商银行,以开拓者的热情和勇气,在原达州市农信联社的根底上,组建了山东省首家乡村商业银行。 达州工商银行挂牌树立后,坚持以科学展开观为指导,锐意变革,开拓进取,向着新的展开方针,大步前行。 奠定运营根底、进步部队素质、建造流程银行、引入战略出资、推广跨区展开、打造精品银行。树立之初,达州工商银行六大战略的提出,标示了达州工商银行以全国抢先银行动标杆,立志于展开的刚强决计,在变革与展开的年代中不断进步。 达州工商银行坚持“职责铸基业、人本增生机、精密出效益、合规创价值”的办理理念,用短短五年多时间,敏捷完成了办理构造、办理模式、运营体系、事务流程的战略转型,完成了商场化运营、精密化办理、标准化操作、专业化效劳,进步了达州工商银行的归纳竞争能力。 杰出的办理理念,立异与变革激宣布的生机和热情,为达州工商银行的价值发明和抱负完成注入了强壮动力,推动达州工商银行向着资本足够、内控紧密、效劳优异、效益杰出、具有较强立异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现代精品银行不断跨进。 步履稳健,筑展开柱石 树立以来,达州工商银行各项事务始终坚持微弱展开之势。财物计划、存款总额、借款总额翻了一番,运营赢利比年大幅添加,坚持了烟台农信体系存款总额、存款添加额、借款添加额、各项收入、运营赢利总额五个榜首,首要事务方针位居全省前列。 展开源于立异。达州工商银行不断拓宽展开途径,树立了“财富赢家”和“美好盈家”两大商品体系,立异标准了高端客户借款等20多种信贷商品,先后开办了世界结算、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事务,加强了分支组织建造和网点计划调整,积极展开营业网点标准化效劳导入作业。新途径、新手法、新效劳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各项事务的蓬勃展开。达州工商银行以每年一大步的气势,在展开的征途上稳健前行。 在展开的价值取向上,不仅寻求事务计划的快速拓宽,更重视运营办理的长远展开,寻求财物质量与计划、效益的和谐添加。2008年2月开始,达州工商银行在全省农信体系首先对一切事务和办理活动进行了流程再造,保证了每项事务办理活动有章可依。然后树立起了以客户需要为基地,以条线办理为根底,贯穿悉数危险操控原则的运营办理体系。推动决策愈加科学,效劳愈加高效,加马上办理向精密化跨进的进程。 五年多来,达州工商银行坚持稳健立业、敞开致远的展开理念,在事务计划明显进步的一起,内部变革稳步推动,危险办理悉数展开,内部操控不断加强,财物质量持续进步,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生长之路。 定位精准,行兴起使命 达州工商银行树立伊始,秉承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公司、面向县域经济的商场定位,坚持顺势而行,应市而变的运营理念,充分发挥一级法人、机制灵敏的体系、机制优势,不断加强对城乡居民及中小公司的金融效劳,为达州经济的兴起贡献了重要力气,在效劳的过程中得到了自我进步。 致力于“让每个城乡居民都能获得金融效劳时机”的普惠金融实习,84家营业网点,1080台自助机具,745人的效劳团队,完成了金融效劳的无缝覆盖。 广泛展开信誉评定活动,为全市17个镇街、1000个村庄的5万农户树立归纳信誉档案,建立28处借款专柜。 五年多来,累计投进农户借款214亿元,支撑农户6万多户,保证农户借款需要得到有用满意。 推广中小公司培养方案。对于全市石材、机械加工、海上饲养等八个特色产业集群,拟定了区域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立异林权典当、海域使用权典当等10多种担保方法,解决农户和小公司的融资担保难题;大力推动“阳光信贷工程”,进一步简化信贷批阅环节,进步资金融通效率。五年多来,累计投进中小微公司借款244亿元,共有3100多户中小公司获益。 达州工商银行成果的获得,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确定为“借款‘三包一挂’、薪酬变革、事务拓宽费用正向鼓励、公司年金、公司办理、流程银行、行务揭露”全省试点单位,接连多年被颁发全省文明单位、杰出银行、小公司借款作业抢先单位、抢先集体、全国最好效劳三农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心中有数,创一流品牌 文明承载品牌展开,达州工商银行坚持文明兴行的品牌战略,展开了五光十色的公司文明活动。施行“任人唯贤,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持续优化职工部队构造,榜首学历大学专科以上职工达312人,占悉数职工的41.88%。以打造“学习型”公司为方针,厚实展开职工培训,组织全员持证上岗考试,促进了部队素质的进步。在烟台农信体系事务技能竞赛中,接连多年坚持前三名,在省联社和办事处举办的文体竞赛中,屡次获得优异成果。 达州工商银行还将“树品牌、塑形象、促展开”与效劳社会、效劳民生完满联系,勇担社会职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了杰出的公司形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进步。 2010年,达州工商银行持续深化推广品牌战略,与全国知名品牌参谋组织艾加我国达到协作协议,启动了以公司文明深植、视觉形象导入、网点空间计划、职工行动标准、金融商品结合”为首要内容的品牌金字塔工程,推动了效劳品牌的悉数进步。2011年,成功当选山东省效劳名牌,全国效劳小微公司最好县域银行;2012年,成功当选山东省诚信3.15大众满意度优异金融品牌,荣获第二届全国十佳乡村商业银行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省“为民效劳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荣获“富民兴鲁劳作奖状”荣誉称号。 在加强品牌建造的一起,达州工商银行正积极探索会集监控、信息科技、会集押运、过后监督和档案办理“五大基地”建造,不断进步集约化办理水平;加速跨区展开脚步,2013年,在青岛胶州建立异地支行、在济南、菏泽、济宁、淄博、潍坊等5地市10个县(市、区)建议建立村镇银行的计划相继被银监会批准,并进入筹建期间。达州工商银行正向着建造“烟台争前茅、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一流中小银行方针大步跨进。 打造“最具生长力的百年精品银行”是达州工商银行立下的雄伟公司愿景;“助客户生长,使职工美好,为股东增值,尽社会职责”,是达州工商银行前进的不竭动力。前奏刚刚摆开,精彩正在演绎。在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关心下,在山东省乡村信誉联社的旗号带领下,年青的达州工商银行将以精诚之心,凝集职工、股东、客户等多方合力,持续发明从争先到抢先,从优异到杰出的金融传奇。

公司企业食品宣传片解
专题范文

宜春市祝原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是世界人工香菇栽培的发源地,中国廊桥之乡,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最绿的山、最清的水、最蓝的天、最清新的空气,优越的环境,独特的气候不仅成就了祝原食用菌王国的地位,也铸就了万源菌菇的品质。   浙江万源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是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也是政府质量奖的获得者。   200亩的省内最大有机香菇农场,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保证了产品源头和可追溯。   国内领先的工厂化栽培工厂,全天候的生产,树立了丽水现代农业的标杆。   现代化的加工厂,洁净有序的车间、自动化的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卓越品质,傲视群雄。   优质食用菌干品、有机野生食用菌、菇即食食品、菇即食休闲食品、菇调味品等5大产品系列,20多个的食用菌产品,万源也是行业研发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以“百山祖”牌香菇酱为主导产品等万源食品流通全国、远销海外,新加坡、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及澳洲等20多个发达国家及一些500强企业合作,万源正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菌菇企业之一。   标准化的基地、研发中心、现代加工厂、强大的销售网络,万源食品已然成为菌菇行业中具有最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企业之一:以“安心吃”为产品理念,以 “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和服务”的事业使命,根植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立足中国食用菌基地,目标远大、求实创新、坚守良知的万源一定会走得更远。 公司企业宣传片解说词之二:食品企业宣传片配音词 食品企业宣传片配音词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江苏考察中强调,要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首都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让北京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窦店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是汉、回、满、壮四个民族共居地,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6亿元,集体净资产36008万元。窦店村委领导高度重视窦店村民族农业、休闲旅游、生态食品的发展,促进和扶持一批如:窦店汽车城、窦店食用菌工业化生产基地、窦店医药制造业基地、窦店清真肉类食品厂等企业,走向全国。窦店三仁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正是当地政府与企业股份合作,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品牌创举。   三仁公司董事长庞雪峰响应政府号召,秉承窦店镇党委副书记、窦店村党委书记仉锁忠提出了“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农业——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民俗文化、民族品牌、民族精品”的进程,让“观花海、尝金梨,请到房山窦店来”成为北京现代休闲农业与城乡旅游的新名片。   三仁品牌产品质量高端,提供安全、好吃、营养、具备保健功能的有机产品,窦店金梨更是2008奥运特供果品,是房山有机食品特产、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蝉联国家金奖,享有“中华名梨”的美誉。   三仁品牌以“仁心·仁品·仁义”为核心文化,在领军人物庞雪峰领导下,从一片简陋的梨园发展成为北京享有盛名的乡村旅游精品体验基地,积极打造民族和谐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渠道,更是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人士,为三仁注入更多鲜活力量。   三仁品牌有机农产品以“安全、生态、营养、健康”著称,享有美誉口碑宣传和高端渠道推广下,立足北京,正以燎原之势辐射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区。   三仁品牌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高端品牌,以领军人物庞雪峰的“三仁文化”和“三高模式”为核心,在众多的精英执行团队不断努力下,将品牌推向高峰,使得“三仁品牌”深受社会关注,社会声誉日益提升。   “三仁品牌”引起新闻媒体热点关注报道,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千龙网、新浪网、网易等,同时,还与千龙网企业频道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聘请千龙网企业频道执行主编、中国十大杰女性莫少玲博士作为品牌战略发展顾问,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单位,得到诸多企业客户认同。   2013年,三仁品牌任重道远,瞄准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融合性产业,在有关政府的指导下,举办窦店金梨文化节,开展一年四季的民俗文化和和谐社区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区域精品、民俗旅游,以地区带动品牌,拓展生态服务价值,打造国际现代都市生态农业,成为京郊农业发展的“最美名片”。   追梦者,在路上,只为陪伴我们的人,圆梦之旅,一起来,更精彩!三仁品牌以梨为本,发展同心多元化,窦店金梨汁即将全面上市之际,我们诚挚邀请四海宾朋到窦店三仁来,观花海、尝金梨,投资兴业,共商发展大事,共谋美好明天!

知彼传媒,打造出国际顶尖水准项目!

衡阳市高新区长湖街35号博达花苑A、B栋106-108号门面

知彼传媒官网:zhibicm.com